查看原文
其他

像我妈那样的普通老师,点了一盏灯,也许,中国就亮了

牛皮明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有这样一种看似无功而返的人生,让人肃然起敬。


01、

 

      我妈做了37年的乡村老师,从76年开始,一直做到2013年,从最开始的工资5块钱,一直做到退休时工资2800元。

 

      从我记事起,我妈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清晨都是拾掇好我们穿衣和吃饭,然后就夹着教材出门。我家那所学校距离我家只有500米,可一下雨,这500米就变得非常泥泞,需要踩过漫过胶鞋的淤泥才能安全走到学校的讲台上。每次雨天,我妈都会先把脚上的淤泥在水井边冲干净,然后再走到教室里。

 

      后来我家搬到镇上,我妈妈上课那所学校距离我家5公里。那是1997年,我10岁,我印象里的1997年,不是香港回归,而是我妈妈的每个清晨,她穿上雨衣,穿上胶鞋,把教材裹在雨衣里,然后骑上自行车离去,每次到学校,校长都会说:

 

       “赵老师,赶紧到炉子边烤暖了再上课。”

 

      我妈妈姓赵,她个子不高,一米五八,年轻时很瘦,80多斤。

 

      在我记忆里,我一直在看她的背影,无论是大雨倾盆的夏季,还是漫天大雪的冬季,她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被风吹着,风一使劲,她好像就会倒。现在想起她骑车在大雨中离去,我都会觉得冷。

 

      我妈当了37年老师,如果一年教45个学生,37年就教了1600多个学生。她1600多个学生里,没有一个科学家、工程师,没有一个成功商人、企业家,同样也没有一个当上县长、省长,甚至连乡长、村长也没有。

 

      这1600多个学生,三分之二都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剩下的三分之一读了初中辍学。能够继续读到高中,已算凤毛麟角。1600个学生中,能够读到大学的,可能连100个都没有。

 

      这就是我妈妈37年的教学,怎么看都像是竹篮打水,无功而返。可我每回想起她穿上雨衣骑车的背影,还是会觉得冷。

 

      这是她全部的人生,也是中国大多数普通乡村教师的人生。

 

      可他们无功而返的人生,却让我肃然起敬。


 

02、


      在中国教师队伍里,不少这样任劳任怨的老师。他们十年如一日,说他们不为自己,只为学生一点都不为过。

 

      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有个“扫地僧”王晓琮老师。

 

      王晓琮老师很邋遢,满脸大胡子,一年四季就两三套衣服,夏天穿一双凉鞋、冬天穿一双胶鞋,鞋子破了也不换。大多第一次见他的学生,都把他当成了学校烧锅炉的大爷。

 

      王晓琮老师很寒酸,学生在食堂碰到他吃饭:“只打素菜,剩下的一点儿油汤,接点热水融一下,倒米饭里一起吃干净,还会舔盘子。”

 

       王晓琮很严格。期末考试如果有学生得了59分,一定是王老师打的分,学生都会说:“王晓琮老师就是这样,该多少分就多少分。”

 

      可就是这样的王晓琮,却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对学生严格,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当了领导,有的评上教授、副教授,可他自己还是个讲师。

 

      这样大学教师里的异类,确实让人很尊敬。如果大学老师,都能够这样,大学又何愁不出人才。


王晓琮在上课


03、


      还有一些老师,做的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可做的事有深意。

 

      比如前几天全国中小学开学,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80多岁的老校长拄着双拐,坚持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个学生。

 

      有学生进校门,老校长微微倾斜上半身,向学生鞠躬致意。学生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立刻弯腰回礼。一老一小互相一鞠躬,教育的意义已经不言自明。

 

      不过我还是想说一下,鞠躬这事很小,但是鞠躬之间,教养全在里面,如果每一个国人都懂得鞠躬了,那我敢说,中国就会变得有教养,类似毒疫苗这样恶劣的事件至少会少一半。

 

      还有浙江大学84岁的教授蒋克铸。

 

      去年12月,84岁的蒋教授站在浙大讲台上,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原定上课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但蒋老不舍离开讲台,拖了1小时,整整讲了3个小时。

 

      这3个小时,他坚持站着讲课,期间,学生4次请他坐下,他都摇手拒绝。如果中国老师都能如此,学生怎能没作为,中国何愁没希望。

 

      在最后这节课上,蒋教授说了一句话:“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这句话,我听着很感动,他消瘦的身影里,有老师全部的尊重和悲悯。我被这样的身影深深打动,感觉自己会被拉伸,被引领,被震撼。

 

      所谓教育,教育学生的是气象,是修为和教养,是骨子里的文化,还有血液里的尊卑,当文化延续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了,国家又何愁没未来。


蒋克铸教授


04、


      1984年9月,北大开学。

 

      农村学生方敏,扛着大包小包到北大报到,他在路边休息。迎面走来一个老人,方敏拦住他:“大爷,我要去办报到手续,麻烦帮我看下行李。”

 

      老人答应了,1个小时过去,学生归来,老人还站在原地像忠狗一般守着行李。

 

      谢别老人之后,在第二天的北大开学典礼上,方敏发现,昨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正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方敏惭愧不已,也深深被老人的谦卑所震撼。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晚年的季羡林喜欢在北大校园散步,学生骑自行车迎面经过,老远就跳下来推车,直到走到他身后,才又骑车离去,像事先约好了一样。

 

       这就是教育全部的意义,以自身的谦卑影响后代的谦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后代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文化修为,影响后代人的文化修为。


晚年季羡林


05、

 

      相比这些老师,我妈妈的故事好像微不足道,也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她一生好像也就做到了任劳任怨,对得起了职业,连对得起学生都不敢说。

 

      过去,我常写文章抨击教育制度,抨击填鸭式的教育,抨击高中学生做不完试卷,批评大学老师的不作为,身边的好多朋友不能理解,说我是杠精,说我是没事找抽。

 

      就像我妈妈,永远不会理解她五岁的孙女为什么需要上英语补习班一样,就像我妈妈永远也不会理解,大学老师不好好教课,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

 

      现在,我知道,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我们这几代人,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能通过自己,能影响一个人算一个人,倘若这种影响能够延续,那就不是无功而返。

 

      妈妈,我在等那一天的到来。

 

      今年过年,我妈妈的一个学生,来到我家,他人到中年,身体发福,吃了很多苦,老了很多。他跟我妈说:“这些年,因为没有文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可是每当想起你在大雨天走到教室,我就觉得有力量。”

 

      有时候,我心里在想,像我妈妈这样的乡村老师,他们文化程度不高,都是高中或者师范毕业,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懂得教育的意义,也不会懂得教育的价值,她能做的就是任劳任怨,没有豪言壮语,只能教小学孩子识文断字,教育孩子不要做坏事,要做个好人,在她浅薄的认知里,只能把人理解为不做坏事就是个好人。

 

      可正是像我妈妈这样的几百万普通教师,他们在小学上课,他们在中学上课,他们在大学上课。他们在崎岖的课桌上,点了一盏灯。也许,中国就亮了。 


来看看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秘诀,他们的心得都只有一句话——


1、微笑真的很重要。


——蒂莉.布朗  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高级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会对学生微笑,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对于教师来说,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简单、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微笑就是一种激励、鼓励和关爱。微笑真的很重要,它能使我们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


——布莱恩  美国优秀教师,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硕士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当然,教育之爱未必非得那样轰烈。如果教师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种这份爱,你就会发现,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在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每一个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细节中。


3、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阿莫纳什维利   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博士,在教育第一线奋斗了29年

 

      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学生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而这“最完美的形式”不一定要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方式,更多的恰恰体现在一些似乎不经意的细节中,其中就包括新学年第一天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4、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多伦斯.斯莱顿  美国优秀教师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5、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小林宗作 日本优秀教师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师生友好相处的快乐。教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

 

6、与学生一起阅读。


——莱福.艾斯奎斯  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优秀教师,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读五年级的这一学年里都要学习并参与排练莎士比亚的一部完整戏剧,并在全国甚至国外的剧院上演

 

      阅读对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方的阅读课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和速度,他们给学生提供的读物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并不喜欢。而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从阅读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激情。

  

7、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韦乐登  英国优秀的教师和校长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往往是发明创造的萌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只要我们用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接受和理解,并且获得健康的身心。


8、循循善诱,教育的至高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优秀教师、教育家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编辑:小皮



文字来源: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